三国名人卫觊

    中华卫氏网 2012年4月4日 中华卫氏


卫觊(155—229),字伯儒,河东安邑<今山西运城市)人。他是三国时期有名的文学家,也是曹魏政权中颇有见识的政治人物。 卫觊少年早成,很早就以才学著称,曹操为司空时,就任他为属吏。先后任过县令、治书侍御史等职。魏国建立后,他与王象共同主持制定典礼制度,官至尚书。 曹操时期,卫觊镇守关中,为曹操平定中原,进而底定关中做了有益的准备。

建安四年(199年),曹操为了联络成都刘璋,派卫觊出使成都。卫觊到达长安后,前方道路不通,曹操便留他镇守关中。当时,因战乱而流入他乡的关中百姓渐渐回归故土,但由于曹操所置郡县无力扶助他们复业,这些回归的居民又往往成为关中割据势力的部曲。卫觊针对这种情况,建议将河东盐池收为官有,设置使者监卖,抽取盐税以买农具耕牛,供给归民,使他们尽快恢复生产,重建家园。他的建议由荀彧转达给曹操,得到曹操的赞许,于是,很快派人管理了河东盐池,并设司隶校尉于弘农,主管重返家园的流民殖谷垦田。这样,安定了人心,促进了关中经济的恢复。特别是盐池官办,增加了曹操的财源,支持了他的统一战争。清人卢弼曾评论说,池盐官卖之议同枣祗的屯田之议,都是当时要政。足见卫觊这一建议的重要意义。


魏文帝曹丕、明帝曹叡时期,卫觊为尚书,与王象一起,主持了典礼制度的制定。卫觊极其重视法律制度的恢复和建设,他认为,刑法是国家最重要的工具,而往往被官吏轻视,代之以主观臆断;典狱之官掌握生杀人权,应由明法公正之人来担任,而往往因统治者对他们的轻视,所用非人。这是王政敝弊,国家丧败的重要原因。他主张,恢复西汉《九章律》,并设律博士转相教授,使官吏和百姓都懂得法律,以法治天下。魏明帝同意丁他的主张,专委刘邵、陈群等人删定西汉律令,制成《新律》18篇,《州郡令》45篇,《尚书官令》、《军中令》共180篇。从而,增加了《九章律》的内容,减少了汉代其他章律科今的条文。这些律令条文的制定,在中国法制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。特别是律博士的设置,更是秦汉以来所未有。所有这些,都是与卫觊的努力分不开的。


卫觊注重国家纲纪的恢复建设,也常呈奏意见,匡正时弊。曹操时期,一些重大决策就常请他参谋。曹操打算进军关中,讨平关中割据势力,就曾让荀彧征求卫觊的意见。卫觊认为,关西诸将皆无大志,只要给其爵号,就不会有大的变动,而后再囤剪除他们,如果乘其强大之时而进攻,必然使他们联合反抗,难以控制。可当时钟繇自告奋勇前去讨伐,曹操没有按照卫觊的意见去办,结果钟繇失利,曹操不得不亲自率军征伐,虽然平定了关中,然军士伤亡惨重。曹操懊悔不听卫觊的意见,因此更加看重他。魏明帝时,他也经常上书言事,告诫明帝耍善听不同意见,留意于民间,爱惜民力,计较府库,量入为出。表现他的一片爱国之心。


觊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,他曾受诏专典著作。据统计,文帝、明帝时,他撰写的诏令、驳议等有数百篇,他的个人著述有《魏官仪》等10多部,可惜这些著述多数亡佚了,现在保存在《全上古秦汉三国六朝文》里的,仅见《魏官仪》和《孝经图》两书的目录。同时,他也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,凡古文、鸟篆、隶草,无所不善,当时的不少碑文书写,都出自他的手笔。在文章著述方面,他与建安末的潘勖、黄初中的王象齐名,在书法方面,他与后汉粱鹄、韦诞齐名。


分享按钮